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快讯 > 正文
第六届国际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利用技术学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日期:2025-11-11 作者: 编辑:吕优 点击:

11月7日至9日,由吉林大学和深部探测与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等单位联合承办的第六届国际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利用技术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长、吉林大学外聘杰出教授孙友宏出席大会并担任会议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副主任赵文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院长孙金声,中国工程院院士、深部探测与成像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林君,吉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边铁出席会议。研讨会开幕式由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院长郭威主持。

本次会议以“自主创新驱动页岩革命,智能绿色赋能低碳未来”为主题,聚焦页岩油气开发理论和关键技术突破、核心装备自主可控、绿色低碳系统构建三大战略方向,旨在搭建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桥梁,加速形成自主可控的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利用技术体系。

边铁在开幕式致辞中,代表吉林大学对参会院士及专家同仁表示热烈欢迎,向支持学校发展与页岩油气事业的各界朋友致以诚挚感谢。他表示,近年来,吉林大学地学学科服务国家能源战略成效显著,在页岩油气领域已形成平台建设、科研创新、人才合作、学科融合多维度发展优势。学校通过整合地学、工程、信息等多学科资源,构建了覆盖"储层预测-钻采工艺-原位转化-绿色开发"全链条的协同攻关能力,并在松辽盆地等重点区域取得了多项理论突破和技术创新。

孙友宏在讲话中强调,能源安全对国家建设发展具有及其重大的战略意义。为了解决油气资源对外依存显著的格局环境,页岩油气作为重要接替资源其勘探开发是破解供需矛盾的关键。他指出,相关行业领域已在油页岩地下原位转化等技术上实现突破,正迈向规模化应用阶段,希望各界专家深化合作、碰撞思想,攻克“卡脖子”难题,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支撑。

本届研讨会汇聚了来自中国、加拿大、俄罗斯、约旦、瑞典、爱沙尼亚、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和参与。中石油、中石化、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科学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中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太原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昆明理工大学、长江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东北石油大学、东北电力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吉林省地矿局、抚顺矿业集团、陕西延长石油、中煤科工西安院、四川宏华集团、河北永明公司、中水东北勘测院、石油工业出版社、天然气工业杂志社等50余个国内页岩油气研发领域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27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共设置了61场学术报告,包括2场吉林大学鼎新讲座暨建校80周年校庆系列院士报告、5场大会主旨报告和28场特邀报告。报告内容涵盖了页岩油气地质工程一体化、地下原位转化关键技术、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与新技术、智能钻完井液理论与技术体系、页岩油气与新能源交叉融合、地下原位制氢前沿理论、数智化融合开发新技术等热点领域,全面展现了全球页岩油气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自2011年吉林大学举办首届国际油页岩勘探开发利用学术研讨会以来,第二至第五届先后于2014年、2018年、2020年和2023年成功举办。历经十余载积淀,会议已累计吸引全球2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专家学者参与,逐步发展为页岩油气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学术品牌。会议不仅为全球同行提供了深度交流的平台,也显著提升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未来,吉林大学将继续依托这一平台,深化产学研用协同与国际合作,推动页岩油气勘探开发利用技术体系的迭代升级,为实现我国页岩油气高效开发、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持续注入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