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创”战略,激发学生创新潜能与创业热情,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特制定以下鼓励机制,从政策支持、资源保障、成果激励等多维度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具体措施如下:
一、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一)学分认定与课程替代
参与“大创计划”并顺利结题的学生,可申请认定1-2个创新实践学分,替代相关选修课程学分。
项目成果突出的团队,经学院审核后可减免部分专业实践课程学时。
(二)弹性学习与时间保障
为参与项目的学生提供灵活的实验课、实习时间调整支持,确保项目研究不受课业冲突影响。
对需外出调研或参赛的团队,学院协助办理请假手续并协调课程补修。
(三)导师配套制度
每支团队配备1名校内专业导师及1名行业企业导师,全程提供技术指导与资源对接。
导师工作量纳入年终绩效考核,指导成果突出的教师优先推荐评优评先。
二、资源与平台支持
(一)实验场地与设备共享
开放学院重点实验室(如岩土工程实验室、结构工程实验室)及3D打印、BIM建模等高端设备供项目团队免费使用。
优先为优秀团队提供校企共建实践基地的入驻资格。
(二)培训与交流平台
定期举办“双创训练营”,邀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人、校友开展商业计划书撰写、路演技巧等专题培训。
组织优秀团队参加“互联网+”“挑战杯”等高水平竞赛,并承担参赛费用。
三、成果转化与奖励机制
(一)成果认定与荣誉表彰
结题验收优秀的项目,颁发学院“创新实践先锋团队”证书,并在保研、评奖评优中予以加分(国家级项目加5分,省级加3分,校级加2分)。
项目成果(论文、专利、软著等)纳入学生科研档案,作为升学、就业推荐的重要依据。
四、宣传与氛围营造
(一)常态化宣传推广
通过学院官网、公众号开设“双创风采”专栏,定期报道优秀项目及团队成员故事。
举办年度“创新成果展”,邀请全校师生、企业代表观摩交流,提升项目影响力。
(二)朋辈引领与经验共享
成立“大创计划”学生导师团,由往届获奖团队骨干担任顾问,提供一对一帮扶。
每学期开展“双创沙龙”,组织项目路演、经验分享会,营造“传帮带”氛围。
五、风险保障与容错机制
(一)项目过程包容性管理
允许团队在立项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研究方向,经导师同意后报备修改计划。
对未达预期成果但过程扎实的项目,仍给予结题认证,鼓励总结经验。
(二)心理与法律援助
为创业团队提供免费法律咨询,规避合同、知识产权风险。
六、暑期专项支持计划
(一)暑期留校绿色通道
为需暑期集中攻关的团队开放宿舍、食堂、实验室,提供生活便利。
(二)社会实践融合机制
支持将“大创计划”与暑期社会实践结合,调研成果可双向转化应用。
建设工程学院始终将“大创计划”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抓手,通过全方位、多维度的激励措施,降低参与门槛,提升项目质量,助力学生将创意转化为现实竞争力。期待更多学子以敢闯敢创的精神投身实践,在创新创业中书写青春华章!
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
2024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