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动态 > 正文
【2025年“朋辈协力·心理成长”系列活动】一笔一划,寄念于心——建设工程学院本研联合团体心理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25-11-26 作者: 编辑: 点击:

 在快节奏的电子社交时代,我们是否还记得笔墨纸香间流淌的深情?20251113日至23日,吉林大学建设工程学院成功开展了“一笔一划,寄念于心”本研联合团体心理活动。本次活动旨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慢下来、写下来、寄出去的情感表达平台,通过手写书信的方式,梳理情绪、传递温暖、疗愈心灵。

一、活动回顾:笔墨传情,心声落地

本次活动面向建设工程学院全体本科生及研究生,通过线下书信撰写+邮寄服务的形式开展,共收到同学们亲手书写的信件百余封。每一封信,都承载着一段独白、一份牵挂或一个愿望。

活动期间,项目组成员分工明确,从物资采购、宣传推广到书信收发、邮寄服务,每一个环节都井然有序,确保每一封心意都能安然抵达。

二、信笺千里:以笔为舟,以信为桥

在这场活动中,寄信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场情感的奔赴与仪式。当同学们将写满心事的信纸郑重地装入信封,贴上邮票,那份沉淀的情感便开始了它的旅程。

寄给恩师:信纸上,不只是简单的谢意,更是对成长路上每一个点亮时刻的珍藏,是将无形的师恩化作有形的温暖凭证。这些信飞向课堂,连接着知识的传承与情感的延续。

寄给父母:字句间,或许只是寻常的问候,却是亲情最温柔的注脚。这些信跨越山河,将校园里的点滴生活娓娓道来,抚平千里之外的担忧,诉说着"一切安好"的暖心消息。

寄给挚友:书信中,是对珍贵情谊的主动维系,在各自奔赴前程的路上,一纸信笺胜过千言万语,成为"天涯若比邻"的最好见证。这些信在友谊的经纬线上穿梭,让即使久未谋面的朋友也能感受到彼此的温度。

寄给同学:笔尖下,那些平日里未曾说出口的感谢与欣赏,那些共同奋斗时积攒的感动,都在这一刻找到了表达的契机。这些信在校园里流转,让同窗之情在笔墨间愈发深厚。

寄给自己:墨痕里,是一场与未来的浪漫约定,将当下的迷茫、思考与期望封存,留待日后开启,见证成长的轨迹。

每一封被投递的信,都像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其激荡起的涟漪,将从寄信人开始,一圈圈扩散至收信人的心底,完成一场无声却深刻的情感共振。

三、活动亮点:情感共鸣,温暖延续

1.慢书写,深对话

在提笔书写的时刻,同学们暂时远离屏幕,在纸面上进行一场与自我的深度对话。一笔一划之间,思绪得以整理,情绪获得释放,内心回归宁静。

2. 跨校区进行,心意无界

活动期间,中心校区与朝阳校区同步推进书信收发工作。校内信件由项目组成员亲手送达,将这份见字如面的温暖直接传递到收件人手中;异地信件则现场贴票寄出,让牵挂跨越山海,抵达每一个牵挂的角落。

四、活动意义:以墨寄心,以文育心

这场以手写书信为载体的心理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情感表达,更是一场关于慢生活的生动实践。在数字化沟通主导的当下,我们或许早已忘记手写文字的温度,而这场活动让学子们重温了尺素传情的浪漫,在专注书写中体验正念疗愈,从碎片化的信息洪流中抽离,感受心手合一的宁静。

笔尖落下的每一个字,都是心意的沉淀;信封承载的每一份情,都是心灵的慰藉。此次活动以传统文化为底色,聚焦学子心理健康需求,既为情绪疏导提供了安全私密的渠道,也重建了人与人之间有质感的情感联结。未来,建设工程学院将继续推出更多有温度、有深度的心理活动,让每一位学子都能在成长路上,找到安放心灵的角落,遇见更从容、更坚定的自己